过度防晒的年轻人 开始沉迷晒背

2024-08-14 16:16:0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从前极致的防晒不过是阳伞加厚涂安耐晒,现如今,防晒服、脸基尼加墨镜,远远走来如同人形铠,蚊子都找不到地儿下嘴。

  不过,今年夏天,事情发生了一些奇特的变化热衷防晒的年轻人,突然脱下防晒衣,开始晒背了。

  如果你也见过大头朝下静静趴在草坪上的年轻人,那么大概率你也已经见过晒背族。

  顾名思义,趁有太阳的时候出门晒晒后背。不是美黑,也不是为了健美,就是爷爷奶奶最爱的养生项目,晒太阳。

  公园里、道路旁,随处可见晒背忙。在晒背高峰期的早上八九点钟,好位置还得提前抢不抓紧点儿,就要被大爷抢光了。

  上周末,浙江省温州,1174人一起在沙滩上晒背,还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。

  一夜之间,防晒服仿佛变了用处从前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夏日皮肤,现在则卷吧卷吧,推到头顶,能护个脑壳就够。

  晒背的年轻人自称“海豹”,像海豹一样,懒洋洋地趴在地上,远看一排光溜溜的背脊,四肢放松,皮肤在炽热的阳光下一点点沁出晶莹的汗珠。

  最朴实的晒背人,就这么老老实实趴着。而经历过野奢露营、wild eat一轮轮消费主义洗礼的精致人,已经把晒背发展到下一个level。

  仔细一瞧,这些装备都颇为眼熟,这不就是瑜伽服瑜伽垫和露营小帐篷?社交媒体的热度或许还有水分,但网购平台的销量不会撒谎。各种过气产品只要蹭上“晒背”的流量,就能立刻下岗再就业,实现月销上千。

  有人听着蓝牙音箱昏昏欲睡,有人在帐篷里继续看书学习,穿衣服的叫“文晒”,不穿衣服的叫“武晒”,黑话越来越多的晒背俨然正在成为下一个户外松弛的花式展示场地。

  由于晒背族实在太多,公园都有些不堪重负。《新民晚报》报道,上海各公园里,最近保安多了个新活儿,组成“人肉屏风”,遮挡晒背族的“风光”。

  因为据说很多晒背人“衣着暴露”,被来往民众投诉有伤风化,公园管理者一旦劝阻,又会被晒背人反向投诉,于是无奈之下只得出此下策。

  为啥热衷防晒的年轻人突然开始赞美太阳?尤其还是在这个住进空调房都嫌不够的三伏天里?

  晒背时长两周半的北京姑娘辛子说,三伏天正是晒背的最佳时机:“广东不是有三伏贴吗?一个道理,体寒就趁夏天赶紧补足了。”

  辛子说,小时候军训落下毛病,膝盖里总像盘踞着两团寒气,一到阴雨天就难受,晒背后,寒气大大减退。

  “真的有用,就觉得阳气旺起来了,以前总感觉身体很沉,晒了一礼拜就有好起来的感觉。”

  这正是大多数晒背人朴实无华的理论依据向天借阳气,反季养生,是称“天灸”。

  晒晒太阳,舌苔不厚了,身体不寒了,吃冰的不再拉肚子,胃疼也好转了。脚丫子贼有能量,自打晒背以后,“去年冬天的被窝是我最暖的时候”。

  还有人声称,连HPV都扛不住太阳能量HPV检测的两项高危指标怎么锻炼都不消失,晒背之后,嘿,阴了。

  世上的小毛病,就没有太阳治不好的。如果有,那是想象力的问题,不是太阳的极限。

  至于为啥非要大太阳毒辣辣的三伏天晒:良药苦口利于病,越吃了苦头,才越有用。

  晒背不是健身人的爱好,而是最低限度的户外运动不需要节食、不需要辛苦锻炼,静静地躺下,冒汗就好。

  有人晒好了毛病,也有人晒出了毛病。杭州新闻称,在接近40度的天气,市民钟先生出门晒背不到1小时,后背就被晒伤,出现泛红刺痛等症状。

  另一位女士因晒背而中暑,高烧38度,全身发烫,送医后被诊断为“电解质紊乱”。

  患有抑郁症的小飞,尝试晒背提升精气神,但发现,除了晒红了皮肤,“屁用不管”。

  其实晒背没那么包治百病,很多人都清楚。只不过,继续追捧晒背,多少也有点逆反情绪。

  晒背的兴起,恰好和另一个趋势曲线完全吻合防晒的极端化。

  今年前不久,“过度防晒”刚刚冲上过热搜。新闻说,西安一位女士一阵剧烈咳嗽,竟然把肋骨咳断了,到医院一查,原来是缺维生素D引发的骨软化症。

  为啥会缺维生素D,据称因为这位女士防晒做得实在太到位。生物课都学过,人体合成维生素D需要晒太阳, 而这位女士常年长袖长裤、防晒霜,最终血检显示维生素D严重匮乏。

  在“阳光有害”的宣传下,姑娘们不光担心晒黑,还担心光老化,少见点儿阳光似乎就能晚一点儿衰老,于是眼瞅着,防晒越来越极端化。

  从普通防晒霜卷到海边专用安耐晒,再从安耐晒卷到防晒服,最后不是罩袍,胜似罩袍,从头到脚,除了眼睛,没有一点儿能接触阳光。

 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紫外线级不需要刻意防晒,而室内隔着玻璃和被声称“也有紫外线”的阴天,都在这一范围之内。

  从头捂到脚的防晒,与其说是为健康着想,不如说,是在完成一张消费主义精心设置的清单。

  装备的密度塑造出一种有效对抗衰老的错觉,仿佛只要如此,就可以不被时光所侵袭。

  而当把防晒进行到底,发现身体上的小毛病依旧不断后,隐隐对防晒健康论产生怀疑的年轻人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晒背。

  相信阳光具有力量,是再自然而然不过的事情。自古以来,所有文明都曾诞生太阳崇拜。太阳不能包治百病,但在文化的集体潜意识中,它却可以。

  古埃及人用不同色泽的玻璃制造不同颜色的阳光,并认为不同颜色的阳光可以治疗疾病。

  历史上,每隔一段时间,“太阳的力量”就要被人类重新发现一次,最近的一次是1920年代,也就是“日光浴”的发祥年代。

  从那时起,“晒太阳”就和强健体魄扯上了密不可分的关系。因为刚刚结束的维多利亚时期充满了纤细、苍白和病态的审美。

  而日光浴就像奔放勃发的彼时所有新鲜事物一样,代表着对身体的重新发现和自由掌控。

  1928年,英国《时尚》杂志发表文章称:“以往流行和健康势不两立,而现在它们变得亲密无间。任何充满智慧、追求完美的女性,如果希望能成功地站在社会和流行时尚的前沿,都不会忽略日光浴。”

  阳光是最为廉价也公平的营养品,它平等地普照在每一寸土地,每个人不论贫富,都有机会通过摄取它来改变身体。

  也因此,当时许多医生建议以日光浴来改善全民体魄,不少论文讲述了如何利用日光浴促进贫穷家庭的新生儿健康。

  给脆弱的新生儿照射强紫外线,这在后世被证实是相当危险的行为。但当时,人们深信不疑。

  当年轻的红利渐渐消失,我们也开始面对“大病”与“没病”之间,那些无法解决的磨人“小病”。

  “感觉年轻人生病去医院,只要不是马上就死,那就是没啥大事。”

  北漂小金说,选择晒背,因为不想去医院。且不说时间紧张,即便真的抽出时间去医院,也不一定可以妥善解决。

  排在前面的老人可以得到长达10分钟的问诊,而小金只来得及说上三句话,就被告知回家静养,同时开了1000多块钱的检查。

  “去医院也没用,结果还是自己养着。”小金无奈道,她和同事交流,发现许多年轻人在就医时都遇到了相似的问题。

  “你说多有用,好像也没有,痘痘也没有更少一点。但就像买了赎罪券,再喝奶茶,都感觉没那么大罪恶感了。”

  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,也不需要太多金钱。只要打开手机照做,就能收获健康的安全感。

  不管效果究竟如何,一番卖力的“养生”后,一丝安心总能按下焦虑的苗头:今天晒了太阳,晚上可以晚点睡觉,多吃两块炸鸡。

搜索